女儿的作业被老师称赞,亲妈却不满:爱挑刺的父母,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前沿资讯

2023-06-28 16:37:56 [来源:米粒妈爱分享]

女儿的作业被老师称赞,亲妈却不满:爱挑刺的父母,是孩子一生的灾难

文 | 米粒妈

这条带着#搞笑#标签的热搜,米粒妈看了却笑不出来。


(资料图片)

一位妈妈晒出女儿的四页数学作业纸,工工整整写着5种解题方法。

妈妈配文中表示:

女儿的这份作业在我看来并不完美,却受到了老师的表扬。

妈妈觉得,女儿的作业有明显的涂改痕迹,序号也不规范,需要受批评;

但在女儿的数学老师看来,这位同学思维活跃清晰、步骤规范,已经足以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。

所以老师不仅热烈表扬了孩子,还请她整理成电子稿,应该要用作存档和传阅。

听完老师的想法,这位妈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。

“不能总盯着缺点,而应多发现优点。”

但网友看了妈妈的反思之后,却更愤怒了。

“孩子怎么样你才会满意?”

“丫头脾气真好,能受得了这样的。”

“你最好是在反思。”

更有网友一语道破米粒妈心中的别扭感觉:

“我以为是在凡尔赛。”

是的,这位妈妈看起来是在反思,实际上更像在炫娃,或者说在炫耀自己没有白费苦心。

她的反思背后,是用高标准苛求孩子的“完美心结”

教师父母的“完美心结”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,这位妈妈在文中透露出的一个细节——

她是一位老师。

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,相比于其他职业的父母,教师似乎在育儿上有天然优势。

他们的子女从入学开始,往往就有父母辅导和老师偏爱的双重加持,轻而易举就能成为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
但对生在教师家庭中的孩子来说,那些辅导和偏爱,无异于童年噩梦。

米粒妈之前看过一个新闻:杭州一所重点小学的秦老师,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,原因竟是儿子考不到100分。

秦老师在教育系统工作了很多年,日日身处升学的内卷浪潮中,没有人比她更清楚分数对孩子的未来有多重要。

于是从儿子5岁开始,她就给出了100分的标准。

有一回,孩子考了98分,秦老师失控训斥道:

“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,你为什么考不到……”

看着孩子害怕的样子,她觉得自己特别失败,教得了别人的孩子,自己的孩子却愚钝至此。

没多久,她就被诊断出严重的抑郁症。

深想一下,秦老师追求的100分,本质上是一种可量化的“完美”。

有个针对教师家庭的研究曾得出这样的结论:教师父母在育儿时,往往有完美主义倾向。

被这种完美主义戕害的不只是父母,还有孩子。

米粒妈看过一位教师子女的自述:

“强迫症贯穿了我20多年的生命,回溯往事,这种病似乎在童年便已扎根。”

这位网友的父亲是县城的高中老师,也曾是自己家乡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。

父亲脾气急躁,遇事很容易慌乱无措,但职业又带给他很强的优越感。

于是,他变得越来越爱说教,希望通过挑剔和批评别人,来获得自我肯定。

而大多数时候充当被挑剔角色的,就是他的孩子。

五年级暑假,父亲给儿子布置了一大堆奥数题,天天讲课,把假期安排得透不过气。

就在那个暑假,12岁的网友第一次爆发强迫症。

可这并没有得到父亲的重视。

网友的痛苦,在高考前夕到达了顶峰。

那年,姥爷去世了。

父亲把他叫到教室外面,平静地陈述了这个消息,然后对他说:

“你别受影响,这跟咱有什么关系呢?”

那一刻,网友痛苦地意识到,原来与考学相比,至亲之人的生死都是无关紧要的。

长大后,网友认清了父亲,却走不出强迫症的阴影。

他变得争强好胜,一旦“输了”,就自我攻击。

被父亲用完美要求的他,容不得一点错,时刻处于焦虑中,芝麻大的事就让他濒临崩溃。

最后,网友悲哀地发现,自己变成了另一个父亲。

这段自述,让米粒妈觉得憋闷又无力。

三毛在《乐命》中写:“苦求本身十全十美的人,那份认真强求,就是人格的不完美。”

这样明白的道理,却有许多家长看不清。

被转嫁焦虑毁掉的孩子

传统的中国式教育里,“爱挑刺”这一点,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共性。

导演周轶君在拍摄《他乡的童年》时,曾在镜头前失态痛哭。

当时,她正在参观芬兰学校的一间画室。

画室里有头发花白的奶奶,也有刚读小学的孩子。

绘画老师告诉周轶君,这里每个人都可以画画,因为这些作品不是用来竞争,所以他们可以用更有创意的方式去看待事物,在纸上自由地表达。

听完这番话,周轶君再也忍不住眼泪。

她回忆起,自己小时候就被幼儿园老师评价,唱歌像读课文一样难听,因而被要求再也不要唱了。

可她那时,是真心喜欢唱歌的。

她说:“我们总是被告知,这也不行那个不好,不可能做到这个那个……”

这种因为“做不成”、“没天赋”,就禁止孩子继续做某件事的教育方式,其实是“完美主义”的另一种表现。

而芬兰的教育则完全相反,他们在极力避免贴标签和贬低孩子。

话又说回来,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喜欢挑刺和打击?

与其说是“为了孩子好”,不如说是一种焦虑转嫁。

家长的高标准背后,是这样的心理:孩子必须赢在起跑线上。

这正是成人世界竞争压力的投射。

前段时间,上海一位妈妈在小某书上晒出孩子的最新成就:

“幼升小offer大满贯”

米粒妈从看到标题开始,就浑身不适。

幼儿园和offer写在一起,割裂又扎心。

就如评论区网友所说:

“从出生就开始卷的中国宝宝。”

“努力拿offer的中国宝宝的一生。”

后来,这位宝妈又真诚献出自己的“鸡娃配方”。

offer大满贯的背后,是一沓沓、一摞摞的习题,一个幼儿园孩子的刷题量,已经赶超初中生。

题目范围包括但不限于:英文、中文词汇、数学、艺术、逻辑题......当然体育锻炼也得跟上。

五岁的孩子,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,小小年纪就成了“时间管理大师”。

宝妈自己都说:“孩子学习真的很辛苦,家长也很辛苦。”

不过有一说一,这种在鸡娃界脱颖而出的孩子已经算是幸运的了,他们生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里,从小被安排的是“精英教育”那一套,主打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。

这样的孩子,未来不可能差的。

但米粒妈想说的是,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条件。

最可悲的是那些在巨大竞争压力中盲目冲撞的家长,花费很大力气,最终却拉着孩子“共沉沦”了。

比如这个因为看不懂课外阅读,怒扇自己耳光的孩子。

写到这里,米粒妈不禁想问:

考试卷上空洞的排名和分数,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比,孰轻孰重?

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

当代教育学家朱永新曾经说过:“教育,首先必须从看见孩子开始,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。”

这句话就是在提醒所有家长,是时候让教育回归“孩子本位”了。

前段时间又看了一遍纪录片《生命·成长》,采访心理学博士贺岭峰那一期,让米粒妈受益匪浅。

贺老师有个不太省心的女儿,偏科厉害,数学成绩奇差。

老师费心费神却没多大效果,于是决定请家长来学校“共商大计”。

贺岭峰来到学校后,迎面而来的就是数学老师的严词质问:

“平时有没有给孩子检查作业?!”

“孩子同一道题错了4次,为什么没看出来?”

尽管理解老师是出于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,但这种不留情面的指责,还是让贺岭峰感到不太爽。

一般的家长在老师那里承受了这么大的怒气,回到家,高低也得给孩子上一课吧?

但贺岭峰没有,他只是自己消化了这些情绪,回到家面对女儿时,云淡风轻。

他一到家,女儿就忐忑发问:

“爸爸,老师跟你说了什么?”

贺岭峰把老师的话换了一番模样,转达给了女儿:

“没什么,说你最近一段时间,考试卷面更整洁了,说明你学习态度端正多了,以后做题时要多验算,成绩才能提高!”

女儿狐疑追问:“就这些?”

贺岭峰面不改色:“就这些。”

他的态度,极大地抚慰了孩子内心的不安,也给了她从头再来的信心。

其实贺岭峰的做法看似不简单,其实就是真正做到了把孩子当作教育的主体。

教育的目的,不是为了分数、升学,甚至不是为了知识;

而是为了让孩子习得独立生活的能力,成为一个健全的人。

所以,犯错也好,失败也罢,都是他们成长的过程,家长只需保持一颗平常心。

试着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机会,你才会真正看到他们的潜力。

就像约翰·霍特在《孩子是如何学习的》写的:“我们应当给他时间自己纠正错误,让他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能力和自信。”

神圣的肯定

米粒妈曾看过《圆桌派》中,窦文涛分享自己的儿时经历。

现在能在大舞台上侃侃而谈的窦文涛,小时候曾在全校师生面前尿失禁过。

那是窦文涛第一次上台演讲,因为害怕辜负老师的信任,他提前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,但站到台上的那一刻,他还是紧张得头脑一片空白。

强撑着背完两段后,他怎么都想不起接下来的话了。

静默的一分钟里,他觉得空气都凝滞了,却突然有股暖流顺着左腿流了下来。

他恍然回神,意识到自己当众尿裤子,羞愧得落荒而逃。

事后,他已经做好了被痛批一顿的准备,但没想到,老师非但不怪罪他,还跟他说:

“虽然你今天表现不太好,但你背诵的前两段声情并茂,我看你可以参加地区朗诵比赛。”

在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下,窦文涛再次站上演讲台,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,此后更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主持之路。

对窦文涛来说,尿失禁那一刻老师给予的肯定,在人生中的意义是神圣的。

这位老师的做法,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范本。

孩子永远是站在舞台中央的人,不同在于“观众”是否懂得欣赏他的光彩。

尼采在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中写过:

“小孩是天真与遗忘,一个新的开始,一个自转的轮,一个原始的动作,一个神圣的肯定。”

深以为然。

孩子生来拥有成长的本能,父母与其用说教和挑刺逼着孩子规行矩步,不如用鼓励和信任给他们自我完善的机会。

最后我得表扬表扬米粒姥姥,记得上初中时,每学期第一次月考我都考不好,米粒姥姥从来没说过一句重话,反而打趣说,这叫“开门红”。

青春期的孩子比较难管,米粒妈当年也有过叛逆的时刻。现在回想起来,多亏米粒姥姥当年充当我的无话不谈的闺蜜,永远鼓励我,跟米粒姥姥,也永远都敢于表达,乐于表达。

作者简介:@米粒妈爱分享(欢迎关注哦),美国海归,海淀家长,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《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》作者。专注于0-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、学习启蒙,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,欢迎关注!(5-12岁宝妈请关注:@米粒妈频道)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© 2021 南非早报网 版权所有,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邮箱:58 55 97 3@qq.com